晚上學我妈小時分炒蠶豆的樣子,在煤氣爐上不停的翻腾炒。當蠶豆皮燒焦,锅里發出洪亮的聲音時,從锅里拿出來,晾凉,就能夠享用了。一碗幹蠶豆,還是熟習的樣子,又黑又沈。抓一把,悄悄咬一口,吐出一層薄殼,咬起來,放在獠牙里用力捶。仍然是童年最原始的滋味,好吃,難忘。
回憶80後一代的記憶,物質贫乏年代在鄉村渡過童年和暑假的畫面記憶猶新。那時分沒有超市,沒有五光十色的袋子能夠吃,蠶豆幹是童年暑假最常見的零食。漫長的暑假,百無聊賴的孩子,做完暑假作業,就什麼都不做了。大人們懼怕小孩子看起來游手好閑,就炒一碗當年搜集的新穎幹蠶豆,閧著他們打發時間。我們把一碗蠶豆放在凉牀上,分红幾等份,每人一份,然後打撲克喝水赢蠶豆,由於蠶豆很難咬,所以很耐吃,一碗幹蠶豆能夠吃好幾天。晚上,幾個孩子一邊在外面纳凉,一邊聚成一團,吃著豆子,數著星星講故事。豆子很香,他們的童年生活充溢了樂趣。
父母不斷是他們心中最努力的人。他們家種了七八畝地,滿倉每年都是五谷豐收。蠶豆普通是給孩子當零食,最重要的是春節款待客人。炒豆角成了春節前家家戶戶的必備程序。臘月二十七,妈妈特地留出一天準備年貨,炒豆角。由於是用來款待客人的,所以炒豆子比平常要谨慎很多。以前,蠶豆在水中浸泡一兩天,以不能發芽爲準。泡好後,把蠶豆的切口一個一個切開,擦幹水分,然後幹炒。妈妈先從儲料場挑了一碗細沙,放在锅里,加鹽炒一會兒,再把蠶豆倒出來一同炒,這樣蠶豆受熱平均,不容易發黑。一锅不能炒太多,不然炒不透。母親不停地搅拌,不一會兒,就聽到了“噼里啪啦”的聲音。是蠶豆愉快地跳著要“開花”,孩子們躲得遠遠的,生怕被吹到脸上。眼看颜色差不多熟了,我妈趕緊把蠶豆裝滿沙子,放在筛子上,然後把一個锅里的黑沙筛完(第二個锅的黑沙接著用)。筛子上,留下了滿嘴的蠶豆。颜色從嫩綠色變成了黃棕色,滋味又脆又香。一股濃濃的年味在蠶豆的香味和一家人的笑聲中洋溢開來...
妈妈把炒好凉了的蠶豆放進瓦罐里,蓋上薄膜,用繩子绑好,壓在砖頭上。這種寄存方式能夠管理好幾個月,不斷到第二年清明節前,凤凰娱乐仍然香脆。正月十五以後過完年是我家鄉的風俗。在第15天,一家人必需吃幹豆。聽說這是嚼跳蚤,嚼掉了。新的一年,妳不會覺得癢。不論有沒有科學道理,我們真的做到了,而且那些年,我們家出奇的沒有跳蚤(當然,關键是妈妈的衛生好)。過完年,來了客人後,瓦罐里的豆子就能夠大膽吃了,孩子們帶著去學校饿著吃。饭後大人會抓一把,放在口袋里,邊走邊吃;閑暇時說說笑笑,偶然會放一個在嘴里,简單的滿足感。
蠶豆營養豐厚,特別是磷和維生素,是普通幹豆所不能及的。蠶豆還能協助消化,降低膽固醇,強身補腎。從我奶奶到我爸,再到我,再到我兒子,我家似乎對蠶豆有著基因上的偏愛。
新時期的鄉村曾經是一片野草。自家種植的蠶豆越來越少了。取而代之的是有食品添加劑的豆子,大多是用電炸的。固然表面一樣,但滋味不同,遠沒有家鄉的柴火味。好在年邁的父母還在守著幾畝地,我還能享用到寶貴的非轉基因食品。這種最原始的滋味,浸透著父母的艱苦!
凤凰娱乐前幾天街上的好店都舉行了慶賀活動,一切的休閑食品都降價了。吃饭的人都在搶著買菜,我對妈妈帶來的幹蠶豆無動於衷。相比之下,這些最安康最純潔的東西,才是好產品中的極品,是美味中的最美!